top of page
  • sunyishen

【中醫婦科,如何靠中醫調理婦科疾病】

已更新:2022年1月27日

薇竹中醫中醫師 - 林勉達醫師、蔡志隆醫師、廖娸廷醫師聯合撰寫

馬上預約:

薇竹中醫LINE https://page.line.me/600bppsb

江美麗婦產科LINE https://lihi1.com/NM5Qa


婦女長期的被許多婦科疾病所困擾,舉凡少女時期的月經問題、產前檢查、產後調理到更年期,女性的一生皆伴隨著許多婦科問題。

這些問題該去尋求西醫還是中醫呢?通常西醫治標不治本,而中醫會從根本解決問題,讓問題可以長久的解決而不復發,因此許多人開始尋求中醫。

除了上述所提各年齡層會遇到的問題,以下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婦科疾病:


中醫常見的婦科疾病:


【漏尿】


尿失禁是指一個人無法控制排尿,尿液不由自主漏出的現象,可能源自某種內在疾病而顯現的症狀;除了常造成個人的衛生問題,進而影響到社交、工作及運動等等,大大降低生活品質。


女性導致漏尿常見的因素:

為懷孕、生產、更年期,以及女性的泌尿道構造,泌尿道感染與疾病、中風、骨盆腔器官癌症的手術與治療,也可能導致尿失禁。


男性導致漏尿常見的因素:

為攝護腺肥大、體重過重使腹部和骨盆底肌增加額外的壓力和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


女性常見漏尿:

用力性尿失禁(又稱應力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

混合性尿失禁

滿溢性尿失禁

恆漏性尿失禁


男性常見漏尿:

急迫性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

尿後滴瀝

滿溢性尿失禁


中醫治療方式:


漏尿屬於中醫的小便不禁。婦女漏尿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可惜常被病人忽略認為不是大問題,也或許是難以啟齒。傳統的觀念對尿失禁有一些錯誤的認知,認為尿失禁只是正常老化的現象、是產後正常的現象,患者往往在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甚至笑太大時,就出現尿滲出來的窘境。通常患有尿失禁的病人,在社交、身心狀態都可能產生許多障礙,因症狀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另外也有可能同時伴有尿道發炎等等問題。這在中醫其實可以協助改善症狀,調整體質,進而提高日常生活品質。


漏尿在中醫治療方面,其實可以從藥物,針灸,同時加上薰蒸輔助加強。並且建議回家自己也要練習骨盆底肌肉的運動,像是凱格爾運動,通常會有良好的效果。


藥物治療方面,漏尿大都跟脾肺氣虛,腎氣不足有關,若同時有尿道膀胱發炎的症狀,則體質也會有肝鬱化火,或是陰虛陽亢的可能。這通常藉由中醫藥物治療後都會慢慢的改善,同時針灸方面則是加強經絡與臟腑的氣血流通,可以加強藥效並且也可以幫助增加骨盆肌肉的使用效率,另外藉由薰蒸的輔助,則可以更加強骨盆底局部的循環,同時也可以調理月經來潮的不適,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還是要提醒一點,漏尿本身是需要長期調理並且也要練習肌肉的訓練,治療的時間因人因病情而易,建議可以詢問您的中醫師,來了解自身的狀況。



【更年期】


根據國際更年期醫學會的定義,更年期 (menopause),指的是女性從有生育能力轉變為無法生育階段的這個過渡時期,都稱為更年期。

一般婦女好發期為45-55歲之間;在這段期間,跟隨年齡增加會有卵巢的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減少,最終月經停止,每個人不適的感受因人而異。

常見的症狀有熱潮紅、夜間盜汗、月經不規則、失眠、情緒不穩定、腰痠背痛、頭痛,以上症狀可以透過自我評估表判斷是否需要就醫。


婦科中醫的治療方式:


女性在一生當中會經歷數個賀爾蒙大改變而造成身心變化的時期,首先是青春期,再來懷孕,最後則是更年期。而其中時間拖得最久、最惱人的當屬更年期了。醫學上定義超過一年沒有月經為停經,停經多於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之間發生,但在停經前幾年女性賀爾蒙開始下降之後就會陸續出現更年期的症狀,例如月經不規則、骨質流失速度加快、熱潮紅、心悸、失眠、情緒障礙、陰道乾澀、性行為疼痛、尿失禁、反覆泌尿道感染等等一連串症狀。臨床上最常見、最惱人的是半夜因為身體熱而醒過來,之後睡眠深度淺易醒,甚至再也睡不著,但隔天又要面對工作、家庭種種狀況,長期下來實在讓人身心俱疲。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提到:「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就是說四十二歲後太陽少陽陽明三脈衰竭,氣血上不去,臉部變得憔悴、老化,白髮開始出現,四十九歲時任脈虛太衝脈衰少表示氣血不足,天癸/賀爾蒙減少,使卵巢子宮衰退而沒有生育能力。現代人營養條件較好,理論上衰退應該較古代人晚才對,但現在有很多女性可能四十出頭就開始有更年期症狀,這大多是因為生活步調快、壓力大使心氣耗弱、肝氣鬱結進而臟腑精氣提早衰退,使得更年期提早。


整體而言,處於更年期的女性生理上大約有幾個特點:


1.腎氣不足:可再分為腎陰虛或腎陽虛,臨床上腎陰不足較常見,表現出面紅,兩顴紅熱,手足心熱,潮熱多汗,心煩,失眠多夢,口乾舌燥,陰部乾澀疼痛等症狀。而腎陽虛則有面白肥胖,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納差腹瀉,面浮肢腫,頻尿清長或失禁。


2.肝氣鬱結:因為情緒、壓力、生活步調等因素造成肝氣鬱結,會有口苦咽乾,脅肋脹滿緊繃,情緒不穩,急躁易怒,精神抑鬱不樂,時常嘆氣,咽喉異物感等症狀。


除了以中藥治療之外,生活起居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1.刺激性食物盡量少食用,例如辛辣、含咖啡因飲品,尤其潮熱明顯時更要避免,因為以上食物會加重血管擴張,熱性症狀會更加嚴重。


2.睡眠調適:睡眠前至少30-60分鐘避免使用3C產品,因為螢幕光源會刺激腦部而影響睡眠,這段時間可看書、聽輕柔音樂、聽語調緩慢的廣播節目或podcast等有聲媒體。如果習慣喝咖啡因飲品,盡量中午前喝完。運動可消耗體力並釋放壓力讓睡眠較為深沉,但晚上運動盡量離睡眠兩小時以上,因為激烈運動完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較亢奮使得入眠困難。


3.多攝取鈣質及補充維生素D:女性賀爾蒙下降後骨頭內蝕骨細胞活性增加、成骨細胞活性降低而造成骨質流失,所以應多攝取高鈣食物來補充,每日建議至少1000毫克鈣,高鈣食物:鮮奶、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莧菜、紅鳳菜等。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維生素D可藉由曬太陽(中午太陽才能有效刺激)、食物攝取(魚類、牛奶、蛋、香菇)、維生素D補充劑來補充。一般維生素D補充劑大多800IU/DAY,但台灣維生素D缺乏的人相當多,建議可做維生素D檢驗,由醫師建議每日攝取量。


4.茶飲:玫瑰茶飲可以疏肝解鬱,適合壓力大、壓抑的現代女性。甘麥大棗茶可安神放鬆、幫助睡眠。


5.補充女性賀爾蒙的確可幫助更年期症狀的緩解,但本身有對賀爾蒙敏感的乳房腫瘤或乳癌家族史要特別小心。


更年期女性因為種種身體變化、身體不適,變得較為敏感、煩燥,甚至影響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希望能藉由中藥以及自己的生活調適,來幫助順利度過這個必經的過程。



【月經】


女性每月會排一顆卵,隨著卵子成熟、子宮內膜變厚,精子沒有著床後,內膜就會自然地剝落排出體外,排出體外的血液即為「月經」。月經週期從21~35天不等,一般為28天。通常初經年齡為12歲,太晚或太早都是不太好的。

月經來的時候會伴隨疼痛、嘔吐、頭痛…等症狀,依照每個人的體質會有不一樣的疼痛程度或症狀,一般大眾會吃訪間常見的止痛藥來舒緩症狀,但這只是暫時的,並不能完全解決,於是有些人會尋求中醫來調理身體,讓自己月經來時不再疼痛、煩惱,而是能好好的共處。

月經常見不正常狀況:


月經量過多

經血顏色過深或過淺

血塊過多

月經週期不穩定

月經天數過多或過少


婦科中醫的治療方式:


【分泌物】


女性進入青春期後,就會分泌顏色清澈透明(或淡白色)、質地為黏液狀的分泌物,一般稱之為「白帶」,主要的用來保護陰道以及適度讓陰道口保持濕潤。

健康的人都會有白色或透明的白帶,且在經期前或排卵期時,量會增多,或是上完廁所,偶爾會有白色的分泌物滴落,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如果有陰道搔癢、疼痛,或分泌物有異常的味道,或者分泌物呈黃色或白色乳酪狀,就有可能是陰道發炎,需要即早就醫。

婦科中醫的治療方式:



【陰道發炎】


女性外陰部本來就有細菌存在,但陰道屬於酸性環境,有抵禦細菌、自我保護的能力。不過,當流汗、使用護墊或衛生棉、穿著緊身衣物等因素造成私密處潮濕悶熱,細菌容易大量孳生,加上生理期前後的私密處防護力減弱,或是因熬夜、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就是陰道炎的好發時機!

陰道炎是很常見的婦科問題,許多女性也深受其困擾。陰道炎依照發生的原因不同,症狀也各有不同;然而只要分泌物出現異常,或出現搔癢、灼熱感、疼痛等不適,即應趕快就醫檢查,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常見的陰道感染類型:


細菌性陰道炎

黴菌性陰道炎

陰道滴蟲感染


婦科中醫的治療方式:


【產後調理】


女性從懷孕到生產需要許多的體力,也經歷過許多的不舒服,無論是孕吐、腿部腫脹…等,身體因應需要有許多的改變及氣血耗傷,透過產後4~6週適當的休息與調養,有助於身體的復原與健康,讓身體與心理達到平衡才有精力去面對接下來的育兒生活。

雖然生產過程產生大量的氣血耗傷,坐月子期間飲食,仍應循序漸進,不可以一味大量進補,除了食補還包括生活起居的調攝,同時搭配適當的藥補,服用有實質功效的中藥,才能把月子做好。

藥補方面採分段調理,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調理重點,第一要補血化瘀,第二要養血化瘀補氣,第三要補脾益腎固筋骨,三大階段中依據個別產婦狀況可再搭配不同的治療方法解決其他的不適。


婦科中醫調理方式:


生產對媽媽來說是一個劇烈的過程,很需要在產後好好調養,月子期間媽媽都很忙碌,為了方便媽媽們,中藥方面我們處方會以藥粉及藥液包,藥液包使用中藥材煎煮後真空包裝好,服用時只需加熱即可飲用,可以省下個人煎藥的時間。


中藥調理方面,每周的重點不同,第一周因為剛生產完宮縮痛以及惡露,需要去瘀生新,幫助子宮復原,因此以生化湯加減為主。第二周惡露顏色轉淡,量減少,因此活血化瘀藥物減少,增加補血的部分,會以當歸補血湯加減方為主。第三周的時間,通常惡露幾乎乾淨,因此可以增加補氣補脾胃藥物,例如蔘苓白朮散。第四周進入月子尾聲,會以十全大補湯,補氣血陰陽來做月子的收尾。


月子期間媽媽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為「腰痠」,除了以中藥處方治療之外,可以使用針灸及雷射針灸,緩解症狀,常用腎俞及大腸俞,以及帶脈,同時有塑腰的效果,上述穴位也可以使用艾灸。

月子期間的生活起居,最常見的迷思是「能不能洗頭洗澡?」

其實目前,大多數媽媽都在空調的室內房間,溫度恆定,產後體質偏虛熱,本質為虛,因此,通常會建議媽媽,洗頭洗澡可以照常﹐在浴室內吹乾頭髮擦乾身體,洗澡時可搭配大風草藥液包,有驅風去寒的功效。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平時月經來,洗頭之後月經經量會減少或停止的體質,在月子期間,建議盡量不要洗頭。


【不孕】


不孕症代表著不能懷孕嗎?其實訪間常說的不孕症大多是指在正常的性行為、每週維持2 ~ 3次頻率、沒採取避孕措施,一年以上依然沒有懷孕的現象,而目前在各國的統計資料中也顯示了約10~15%的夫婦有不孕症的問題。

而不孕症常見的原因有很多,也有程度上的差異,許多夫婦為了能夠成功受孕,會嘗試各式各樣的形式,以下就整理出不孕症常見的原因,以及中醫的治療方式。


女性不孕常見原因


骨盆腔

子宮

卵巢

內分泌

賀爾蒙


男性不孕常見原因


精蟲

賀爾蒙

精索靜脈曲張

自體免疫疾病…

婦科中醫的治療方式:


婦科疾病的中西醫比較



*****

從上面提及的婦科疾病,我們整理出最多人所遭遇的幾個婦科疾病,整理彙整讓您了解中西醫治療的差異。


一般大眾理解中西醫的差別為,西醫是快速緩解症狀、有時會需要開刀,中醫則為緩慢的,透過調理身體來達到成效,並且比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且比較不容易復發,西醫有時可能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完全的病根去除,但它可以有立即的效果。



基本中醫調理方法


食療


藥材


針灸


可改善痛經、帶下、月經不調、內分泌失調、更年期提前、不孕等。


婦科薰蒸


子宮、卵巢暖暖的,可減少婦科疾病發生率,對於痛經、經期腰酸、子宮肌瘤、卵巢水瘤、子宮內膜異位及反覆白帶異常者、想助孕者可經醫師評估後使用。

寒性體質、燥熱體質…


婦科疾病時間序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會遭遇到不同的婦科問題,而這些婦科問題我們會在何時遇到呢?該如何留意或前往診所做檢查呢?皆下來我們整理出上述婦科問題的時間序,讓您在每個階段,都能提前做好準備,中醫調理好身體,愉悅的去面對這些婦科問題。


透過本篇文章可以知道女性在不同的年齡層會遇到什麼常見的婦科問題,列出每一個問題的原因,讓您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對應的狀況,讓自己可以有一些了解,但有任何問題或不舒服還是要盡快地去詢問醫生,不要覺得害羞或不好意思,提早的發現問題才可以即早治療不耽誤到。


馬上預約:

薇竹中醫LINE https://page.line.me/600bppsb

江美麗婦產科LINE https://lihi1.com/NM5Qa


5,82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